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近环保 >> 宣传教育 >> 环境教育

系统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全面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4-07-04 10:10      浏览次数:312
【字体大小:


——原载于《环境教育》杂志2024年6月刊——

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其基本目标在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其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在“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的任务中强调要“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加快形成全民生态自觉。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部分,要求“强化宣传推广”,要“持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究、学习宣传、制度创新、实践推广和国际传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

生态文明教育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背景下,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以实现人类文明的生态变革为方向,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途径,向全社会公民传授生态文明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培养生态文明道德、养成生态文明行为习惯,使其成为生态文明公民的一切教育活动。生态文明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通过生态文明教育,让人们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养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自觉。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在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生态文明人才、提升生态文明公众参与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从家庭、学校教育抓起,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2020 年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 年)》,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在法治保障方面,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2022 年《天津市生态文明教育促进条例》把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突出体现了“生态文明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一立法思想。《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提出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2024 年正式施行的《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条例》提出生态环境教育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全民行动”的原则,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文明教育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一是在顶层设计方面还不够系统完善,例如国 家尚未出台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教育法》中也尚无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二是生态文明教育还未完全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生态文明学校教育面临师资不足、学科不健全等问题;三是全社会生态文明教育的合力还未形成,社会支持体系不够完善,不少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趋于碎片化、短期化;四是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还有待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认同度高、行动力弱的情况依然存在。

系统推进生态文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要明确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绿色根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内容。要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生态文明教育的始终,在学校教育方面加快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进”工作,在社会教育方面加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宣讲的力度和广度。

二要推动形成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一是夯实学校普及性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要把生态文明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普遍推开,大力推进“知行合一的生态文明教育新模式,广泛开展渗透式教学和丰富多彩的生态环保、绿色低碳主题教育,组织师生在校内外开展绿化美化、节能减排、“光盘行动”、垃圾分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各大专院校要结合自身特色优势新增生态文明类专业,设立生态文明特色方向,开展生态文明交叉学科建设,培养生态文明建设各层次专门人才,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数量足、质量高的人才支撑。三是构建社会生态文明教育培训体系。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系统性的生态文明理论知识教育 , 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心开设专门的生态文明教育培训班。各级宣传和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培养公众的生态忧患意识、生态责任意识、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法治意识。

三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教育治理体系。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教育治理体系。生态文明教育治理体系的构建可由中宣部牵头,联合教育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中央文明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单位协同推进,推动生态文明教育领域立法,推动国家层面出台生态文明教育纲要和相关制度,推动建立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文明教育和研学旅行体系,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学科协同、校际合作和国际合作,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基金项目: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22 年立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 ZD202227)。

(作者单位:林震系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陈远书系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西南林业大学团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来源: 环境教育杂志